草原文化之精髓 | 察哈尔文化(一)
文化概念
察哈尔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成吉思汗建国初期。
察哈尔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三大主流文化之一草原文化的精髓,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察哈尔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区的察哈尔部落创造的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包括察哈尔蒙古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在其形成和传承过程中,它与满族、藏族、汉族、等民族广泛接触、交流,吸收了这些民族的文化因子和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为独具特色的察哈尔文化。
风俗形态
察哈尔风俗是察哈尔蒙古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察哈尔蒙古人世世代代继承和创造的精神文化及其产品,灵性十足,才华横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种由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具有自身特征的地区性、群体性文化,以各种形态植根于察哈尔蒙古人的生活行为和审美意识中,并与时俱进,使得传统文化不断升华。
01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有的地方称为“脑包”或者“鄂博”。敖包多是用天然石块垒成的,多筑于丘陵的顶部,最常见的敖包是单个的,即一座山峰上垒砌一个敖包。敖包在人们心中,是象征着神的位置。世袭传承祭典,并且形成了极强烈的信仰。
02哈达
方志《蒙古·二卷》中云:所谓哈达者,帛也。或以绸、或以白、或蓝、长短不一,长约一尺五寸或一尺二寸,两端有拔丝,约半寸许。其长短视受者分级而定。
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礼节,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
哈达主要有黄、白、蓝三种颜色,黄色哈达敬献给喇嘛,白色哈达敬献给长辈和尊贵的客人,蓝色哈达在同辈之间问候时使用。
03蒙古包
蒙古包,在古代叫“毡庐”,现代有人称之为“毡房”。其构成为骨架三要素“乌尼”(顶杆)、“套脑”(天窗)、“哈纳”(围壁),装个门,在外面裹上羊毛毡子,用绳捆绑好即形成了毡房。
蒙古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史记》、《汉书》等典籍中,它被称作“毡帐”和“穹庐”。
蒙古包建筑的构成形式,体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一项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辉腾锡勒草原
独具草原自然美景
享魅力察哈尔文化
更多察哈尔风俗
下期继续、敬请期待
金秋推荐
AUTUMN GOLD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4000-888-028
座 机:028-88734028(工作时间)
地址:邛崃市临邛镇文笔山村(大梁酒庄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