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花沟,祈求平安福”敖包祭祀文化节
01.关于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在敖包上插上苏鲁德据说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用过的刀枪,镌刻着开疆扩土的辉煌,把哈达系在苏鲁德上,以表达子孙献给祖先的敬仰。
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过去,各盟、旗有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
敖包的出现,在草原上逐渐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是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一路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加几块石头或者几捧土,然后才跨马上路。牧羊人在放牧时路过这里,总要往“敖包”上添加一块石头,以保佑人畜两旺。
提示:草原山丘上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堆,即为敖包。遇到敖包可按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圈、添加石块祈福。禁忌踏、坐等。
02.敖包的由来
关于敖包的由来,草原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说法。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解释说,敖包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的。草原蒙古民族的葬礼多采取野葬,又叫天葬。蒙古人在亲人去世后,用毡子将尸体裹住,按照喇嘛指示的方向,用牛车拉上尸体在草原上奔跑,尸体掉落的地方被认为是亲人安葬之地。为便于以后祭奠亲人,在送葬时要带上母骆驼和小骆驼。在尸体掉落之地将小骆驼的腿割破,让血流到该处。次年,再带着母骆驼和小骆驼来寻找。因骆驼嗅觉,闻到遗留的血腥味便起哀鸣,由此可以判定亲人安葬的确切位置。这时,人们在上面放一些石头做标记,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敖包。
另一种说法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据说,在公元13世纪时,铁木真经常与蒙古各部争战。每征服一个部落,他总要在高山或高处堆起土堆,或用石块垒成石堆,插上旗帜做为标志,意为征服。
03.敖包祭祀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习俗,是蒙古族崇拜苍天万物的活动,极具游牧文化特点。自古以来,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通过一年一度的隆重祭祀敖包“神灵”的形式,传承和发扬光大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念。
敖包祭祀前一天人们要醒敖包,将敖包上的石头垒平整,将经幡全面换新。 祭祀当日,前来祭祀敖包的人们身着盛装,早晨从四面八方涌来,主祭在敖包贡台上摆放全羊、奶制品等贡品,点燃烛台、焚香、诵经文,祈求长生天恩泽于大地富庶生机、天下安泰、福满人间。前来祭祀的人们手举哈达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转三圈,将手中的五谷、奶制品洒向敖包,虔诚地向天地万物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